山东潍坊启动全国首个区块链+韭菜试点项目 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治理

“2023年7月19日,“区块链+韭菜”试点项目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牵头,联合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多方主体共同推进,旨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中的创新应用。作为全国首个聚焦特定农产品的区块链试点,其启动标志着我国农业数字化治理迈入新阶段。此次合作不仅是对“区块链+农业”模式的一次系统性实践,也为构建可追溯、可验证的农产品质量体系提供了重要实验场景。韭菜作为广泛消费的蔬菜品种,其质量安全问题长期受到关注,而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有望从机制层面提升监管效能,回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核心诉求。

image.png

区块链技术赋能农业的质量管控逻辑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与农产品溯源需求高度契合,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信任机制。通过将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数据上链,实现全流程信息透明化,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有效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在“区块链+韭菜”试点项目中,全产业链数据上链成为核心实施路径。借助物联网设备采集环境、农事操作、检测报告等关键数据,经加密后实时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形成不可更改的数字档案,为质量追溯提供完整依据。此外,智能合约技术被应用于质量预警场景,通过预设阈值条件,自动触发风险提示或处置流程,例如当检测到农药残留超标时,系统可自动锁定相关批次产品并通知监管方,实现快速响应与精准管控。这一系列技术手段的结合,构建起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农业质量管理体系,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项目实施的政策与技术支撑体系

“区块链+韭菜”试点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中央政策的引导、地方基础设施的支持以及政企协作机制的创新。在政策层面,中央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民生领域的应用,强调将其作为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口,并推动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以构建现代化农业治理体系。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持续加强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块链技术落地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同时,本次项目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地方政府与电信企业,形成多方协同的政企合作新模式,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分工,确保项目高效实施并具备可复制推广能力。

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

“区块链+韭菜”试点项目在山东潍坊启动后,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关键实施环节。首先,在数据平台建设与区块链系统集成方面,项目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平台,将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信息实时上链,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并具备可追溯性。其次,生产端标准化改造方案聚焦于推动农户和企业采用统一的种植标准和操作规范,结合物联网设备实现环境数据自动采集,并强制接入区块链系统,提升整体生产透明度与质量可控性。最后,质量追溯码的赋码与验证机制设计则通过为每批次韭菜产品生成唯一数字身份标识,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全流程数据,从而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信任链条。这些措施共同支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数字化保障体系。

预期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评估

“区块链+韭菜”试点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还将推动农户增收与产业升级形成联动效应。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韭菜产品的生产、流通全过程实现可信数据记录,显著增强“玉泉洼红根韭菜”的品牌公信力,从而提升市场认可度和销售溢价空间。同时,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使优质产品获得更高议价能力,直接带动种植户收入增长,并激励产业链各环节向标准化、数字化升级。此外,该项目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引入制度创新,通过公开透明的数据溯源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效力,提升消费信心,构建起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的信任桥梁,为农业数字经济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image.png

行业推广可行性与未来挑战

“区块链+韭菜”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架构设计范例。该架构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数据采集、上链存储与智能合约执行的标准化,为其他农产品质量管控提供了技术迁移路径。然而,小农户数字化适应能力成为推广瓶颈,其在设备操作、数据录入及技术认知方面的短板制约了系统普及。此外,跨区域监管协同机制建设亟待完善,当前农产品流通涉及多级行政区域,需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与监管责任划分机制,以实现区块链追溯体系的全国协同运行。”

上一篇:币安Alpha上线INFINIT (IN)代币,现货合约交易同步开启并启动空投活动
下一篇:Aptos Labs首席商务官将参与OMFIF线上圆桌会议 探讨公链与金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