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闲置住宅使用权流转交易在江苏省昆山市成功落地。该交易涉及永新村六如墩25号一处闲置住宅12年的使用权,最终由一家企业以18.69元/月/平方米的价格竞得。此次交易依托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完成,房源信息、交易过程及合同执行均实现链上存证,确保了交易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技术支持由南京南大尚诚软件有限公司与蚂蚁链联合提供,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多方信任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私下流转中权属不清、合同不规范等问题,为农村”沉睡资产”的激活提供了全新路径。
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流转的路径解析
在此次全国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闲置住宅使用权流转中,南京南大尚诚软件有限公司与蚂蚁链构建了多方协作的技术架构,为交易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该架构通过分布式账本确保各参与方数据共享但互不干扰,实现了政府监管、平台运营、农户登记及企业租赁等多角色协同作业。
交易上链存证流程涵盖房源核验、合同签署、交易确认及后续履约记录等环节。所有关键信息经加密后写入区块链,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凭证,保障交易全过程可追溯、结果可验证。此外,智能合约被用于租金自动分配机制,依据预设规则将租金收益直接划拨至农户账户,减少人为干预风险,提升资金流转效率与透明度。
创新模式对农村资产盘活的影响分析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农村闲置资产的流转模式。首先,该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私下流转引发的纠纷难题。通过将交易信息上链存证,确保房源可信、过程透明、结果可溯,从根本上减少了因权属不清或合同不规范导致的矛盾冲突。其次,宅基地使用权的显化成为农户财产权益提升的关键。借助区块链记录确权信息,农户的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得以明晰,不仅增强了其财产保障能力,也为后续抵押、流转等权能拓展奠定基础。最后,区块链提供的可信数据支撑,为金融活水引入农村市场创造了条件。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通过链上真实交易数据评估信用风险,从而设计适配的金融产品,推动农村资产实现规模化流转与产业化经营,激活乡村经济潜能。
区块链应用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对策
区块链技术在农村产权交易中的落地虽具突破性,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农房确权颁证工作是实现数字化流转的前提,但当前确权进度缓慢,涉及土地性质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难题,制约了整体上链进程。其次,尽管区块链可提升交易透明度和信任机制,但技术部署与维护成本较高,部分农户对新技术认知不足,接受意愿有限,如何在保障技术先进性的同时兼顾经济可行性成为关键。此外,多方数据协同要求信息共享,但农户隐私保护需求同样迫切,需建立基于权限控制与加密算法的隐私保护机制,在数据可用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区块链在农村资产流转中的规模化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农村产权数字化发展蓝图
1.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路径
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提供了可信数据支撑。通过确权颁证信息上链,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可清晰界定并流转,推动权能分离与市场化配置,为后续抵押、融资等金融化操作奠定制度基础。
2. 金融产品创新与产业生态构建
基于链上可信交易数据,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开发针对农村产权的定制化金融产品,如使用权抵押贷款、租金收益权证券化等。同时,区块链打通了农业、文旅、租赁等多业态协同路径,助力形成以农村资产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闭环。
3. 全国农村产权交易一张网建设展望
当前江苏已实现省级平台与区块链系统对接,未来有望通过统一标准接入全国农村产权交易网络,实现跨区域数据共享与资产流通。这将大幅提升农村资产流动性,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