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链上活跃度创新低咋回事?市场积累阶段啥特征?

比特币链上活跃度创下2021年以来新低,这一现象实则是市场结构转型、宏观环境变化与投资者行为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标志着市场正处于典型的积累阶段。以下从活跃度下降的核心原因、积累阶段特征、历史对比及未来演进路径展开分析。

image.png

链上活跃度低迷的三重驱动因素

市场结构:Layer2崛起与链下迁移

区块链数据显示,比特币7日平均链上交易笔数已降至18.2万笔,周活跃地址数同比减少23%至890万个。这一表面“冷清”背后,实则是交易生态的结构性迁移:Layer2解决方案(以闪电网络为代表)交易占比已突破35%,网络容量达6800 BTC,相当于2019年整个比特币链上交易量的3倍。同时,交易所提币量同比下降41%,冷存储占比升至62%,显示资金从短期交易转向长期持有,链上“沉默”实则反映了资产托管方式的专业化升级。

宏观经济:监管收紧与资金回流压力

全球监管环境趋严成为重要抑制因素。美国SEC新规实施后,合规成本上升导致部分中小交易平台退出市场,直接影响链上小额交易活跃度。与此同时,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持续,10年期与2年期利差维持在-0.5%区间,推动风险资金回流传统低风险资产,加密市场整体流动性承压。这种宏观背景下,比特币链上转账价值中位数升至0.52 BTC,表明小额交易占比下降,巨鲸主导的大额转账成为主流。

主体行为:机构增持与矿工抛压减弱

市场参与者结构的深刻变化也重塑了链上图景。大型机构持仓比例已升至48%,以MicroStrategy为代表的企业持续增持,其持仓比特币已超过100万枚。这类长期持有者的“惜售”行为直接降低了链上流动性。与此同时,矿工抛压降至历史低位,7日净头寸变化仅为-0.3%,显示矿工更倾向于持有而非即时变现,进一步减少了链上抛压。

市场积累阶段的四大核心特征

价格行为:双底形态与低波动率共存

2025年比特币价格呈现“双底”形态,3.2万美元成为关键支撑位,这一价格水平与2024年11月低点形成呼应。更值得关注的是波动率指标(BVOL)长期维持在25-30区间,创三年新低,表明市场情绪从剧烈波动转向平稳。这种“价格横盘+低波动”组合,与2018-2019年积累阶段的特征高度相似,反映出多空双方在关键价位达成短暂平衡。

链上指标:底部信号持续累积

链上数据释放出明确的底部区域信号:**已实现盈利比(SOPR)**回升至1.05,意味着市场整体处于微盈状态,抛压自然减弱;MVRV-Z值为-0.8,处于历史20%分位以下,与2019年12月(Z值-0.9)和2022年11月(Z值-1.2)的底部区域相当。这两个指标的组合表明,市场已消化大部分套牢盘,进入价值投资区间。

衍生品市场:多空分歧收窄与看涨期权占优

衍生品市场呈现“低杠杆+偏多预期”特征。永续合约资金费率降至0.01%,多空比维持在1.2:1,显示市场杠杆水平处于安全区间,未出现明显的多空极端情绪。期权市场更传递出积极信号:未平仓名义价值达120亿美元,其中看涨期权占比65%,表明专业投资者开始布局长期上行空间,这与积累阶段后期“期权市场先行”的历史规律一致。

主体结构:机构持仓与巨鲸行为分化

市场与历史积累阶段的最大差异在于机构化程度。现货ETF持仓量已达280万BTC,占流通总量的13.5%,而2018-2019年周期这一数字几乎为零。与此同时,巨鲸地址(持仓≥1000 BTC)数量每月增长1.2%,与上轮周期增速一致,但巨鲸持仓集中度(前100地址占比19%)低于2019年的23%,显示筹码分布更为分散,为后续行情奠定更健康的基础。

历史镜鉴:积累阶段的特殊性

对比2018-2019年熊市后的积累周期,市场呈现“旧规律+新变量”的特征:

相似点体现在市场情绪与资金行为:链上交易量降幅(-32% vs 上轮-38%)、巨鲸增持节奏、波动率低迷区间均高度吻合,表明市场周期的底层逻辑仍在发挥作用。

差异点则源于生态进化与监管环境:Layer2生态规模是上轮周期的15倍,解决了小额交易拥堵问题;合规化资产(ETF、机构托管)占比显著提升,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全球监管框架从“空白”走向“明确”,虽短期抑制流动性,但长期利于机构资金入场。这些差异意味着积累阶段可能孕育更大规模的行情,但启动节奏或更依赖合规政策突破。

突破信号:如何监测积累阶段的终结?

市场从积累阶段转向上涨需要多重信号共振,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三大临界点:

  1. 链上活性复苏:日交易笔数回升至25万笔以上(18.2万),且需伴随闪电网络节点数同步增长(3.2万个,月增2.1%),表明Layer2与链上交易形成协同;
  2. 资金结构变化:交易所储备跌破100万BTC(124万),显示“交易所出库-长期持有”趋势确立,这是2019年、2020年两轮行情启动的共同前兆;
  3. 衍生品突破:期权未平仓名义价值突破200亿美元(120亿),同时波动率指数(BVOL)从25-30区间跃升至40以上,标志着市场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入场”。

未来演进路径:三种情景与关键监测指标

基于市场结构,未来6-12个月可能面临三种演进方向:

  • 牛市启动情景(概率40%):若美国ETF期权产品获批,预计将带来150-200亿美元增量资金,推动比特币突破4.8万美元关键阻力位,此时需关注CoinMetrics机构流入量(月均8亿美元)是否跃升至20亿美元以上;
  • 延续震荡情景(概率50%):若美联储加息周期延长至2026年Q1,实际利率维持高位,市场可能延续“双底震荡”,支撑位下探3万美元,此时需跟踪Glassnode矿工持仓指数(-0.3%净抛售)是否转正;
  • 技术突破情景(概率10%):Taproot协议升级与闪电网络支付通道创新(如跨链原子互换)若取得突破,可能激活Layer2生态的爆发式增长,监测指标为闪电网络容量月增速突破10%(5.3%)。

image.png

比特币链上活跃度的低迷并非市场衰退的信号,而是生态进化与资金沉淀的必然阶段。市场正处于“机构资金持续入场+技术生态迭代+宏观环境筑底”的三重共振期,积累阶段的特征已逐步清晰。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短期波动,不如聚焦关键指标:Glassnode矿工持仓指数、CoinMetrics机构流入量、Deribit波动率指数与闪电网络增长率,这些信号将共同勾勒出市场从“沉默期”走向“爆发期”的演进路径。历史规律表明,最波澜壮阔的行情,往往诞生于最平静的积累阶段。

上一篇:Bitfinex黑客案揭示加密货币安全与监管挑战
下一篇:‌募资押注信号?Bitmine 1800万投向矿机意图?‌